自從兩年前因為公司活動領到了一隻小米手環1S(第一代心率版)之後,就很習慣的在左手掛手錶、右手掛小米手環,每天晚上會同步一次,把步數跟 Google Fit 同步,目的是為了透過步數領 QWalker 的點數,不過其實沒特別關心自己走了多少步。
不過小米手環 1S 給了我三大方便,使得雖然記步只是輔助,但我仍願意天天帶著他:震動鬧鐘、來電提醒、APP來訊通知。第一個震動鬧鐘,我通常會在聽覺鬧鐘響起的前後十分鐘各設一個手環震動鬧鐘,前面是為了預先喚醒,後面則是確認自己有醒。第二個來電提醒因為在上班時段手機都會關閉聲響,震動提醒來電非常方便。第三APP來訊通知,我則是設定為匯率到價通知,震動了就知道匯率到價了,下一趟旅程來臨之前,先分次把貨幣換妥總能節省一些成本。
這三點帶來很大的依賴,因此小米手環 1S 掛點後,就一直找尋替代品,剛好運動手錶也正想更新,原本希望直接買一隻同時具備手環三大便利,又具備運動紀錄功能的智慧錶,但後來因為下半年可預期的新品推出,所以乾脆先買小米手環 3 吧!
先說結論:以小米手環 1S 之前帶給我的三大方便,到了小米手環 3 都有增強、放大的效果,很不錯。但是,因為從沒有螢幕變成有螢幕,我也因此把手環從右手移到左手取代手錶,而這也因此成為小米手環 3 的最大缺失:無法流暢的提供手表的基本資訊--時間。以下透過開箱照片來說明:
↑首先,這是使用八天之後,電量剩下 15% 時手環的最上方會開始有充電提醒,這八天我開啟全天心率偵測(間隔半小時),周間每天有三個鬧鐘,整天藍牙連接手機,會送通知的 APP 有兩個(匯率到價、Inbox),八天的電量我覺得很可以接受!
↑回到八天前,開箱的樣貌。我有額外買一個亮綠色的手環,否則本來出廠僅提供黑色的手環。
↑進入小米運動APP,就可以開始配對新裝置啦!不過記得要先移除舊的小米 1S 才能添加新手環。第一次會看到將韌體升級的樣貌。
↑小米 3 的防脫落設計對 1S 來說有很大的進步,我的 1S 曾經就在馬拉灣遺失過,手環牢牢靠著,但金屬本體卻消失,相信 3 應該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雖然我就沒有帶著他去大海嘯了)。
↑完成更新帶上後,可以四處滑滑認識一下。有了螢幕的手環,最基礎的資訊就是時間了,總共有三種表面可以選擇喔!
↑計時也算是手表的基礎功能,進入碼表功能後長按按鍵即可開始。
↑APP來訊通知是我覺得小米手環做得最好的一點,可以客製選擇想要推撥資訊的APP,也可以自己設定在某個時間推送提醒。
↑小米手環過去就可以透過小米運動APP搭配手環紀錄心率,而現在有了螢幕顯示,就可以即時的把資訊顯示在手環上(但有大概五秒的時間差),包含心率、距離、步數等等。我的照片前三張是在健身房內騎腳踏車,所以雖然心率有起伏,但步伐為 0 ,因此推算距離過短而無法紀錄。後面幾張則是跑跑步機,就可以看到比較完整的紀錄,而小米手環的心率結果與跑步機相去不遠,而且每跑滿一公里還會震動跳出訊息提醒,以基本的跑步需求來說,我覺得相當足夠。不過透過小米運動紀錄最大的缺點就是,這些資訊並無法與其他的 APP 同步(除了 Google Fit 之外)如果你有使用 endomondo 或 Nike+ 做跑步記錄的人,可能會有點失望。(備註:有網友分享小米手環可當作 endomondo 的藍牙心率監視器的方法,如果有興趣的人可做嘗試)
↑這八天當中,我前幾天每天都遇到藍牙斷線的問題(畫面上頭就會看到藍牙失連的符號),有時候是上個廁所回來,藍牙就接不回去,有些時候開個手機基地台,藍牙就失連了,而斷線之後重連也很不順重開APP、重開藍牙能解決都算小事,但這幾次當中,我超過半數都是重新開手機才能連上。但後面幾天好像越來越穩定,莫非小米手環的藍牙需要媒合期?
↑過去小米運動 APP 裡就有社交功能,可以查看親友的運動資訊,這到了小米 3 依舊維持,還多了關愛功能,但必須透過 APP 點擊關愛,好友的手還就會震動並收到關愛訊息。但這功能顯然是有點廢的,首先關愛沒有其他替代詞,如果你加的是朋友你用這功能也怪怪,同時你收到關愛訊息,並不能透過手環點擊回覆,前幾天好玩點一點,後面你大概就不會再開啟它了。
↑久坐提醒也是小米 3 的特色之一,上班族提醒你起來動動手腳挺不錯的,不過你要是在看電影可能就會嫌它干擾了。
↑防水沒問題,每次運動後我都會用洗手乳清潔一下。
↑不過,顯示時間,小米手環 3 我覺得是不及格的。我總是需要停頓一下才能得知時間,後來我乾脆都直接點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