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被療癒的志工旅行

轉眼間,從中國雲南返台將近要滿月了,隨著工作回到軌道,有些事情開始模糊了一些,但依舊清晰的大概就是山上的孩子純真的樣子吧。

我的公司因為今年希望能有更多回饋社會的活動,董事長除了自己四處捐款之外,也透過福委會與志工社團,參與台灣甚至到世界的志工服務。八月初公司的同仁有十人報名參與了由以立國際服務執行的雲南計畫,還有公司的中國員工也有十名同仁報名,計畫的主要項目是:與村民合建牛棚。

為什麼要建牛棚?而不是乾脆捐款呢?因為建立的地點位在雲南彝族的偏鄉,這裡的的水電有限、資源有限、經濟較貧困。而牛棚與牛,就是這個計劃希望帶給偏鄉的村民,一個可以永續經營,牛可以再生牛寶寶,牛長大後也可以販售,為山上的孩子籌措就學基金的資源,是可以延續的基金,比起一次性的捐款能更長遠的運用。

這大概是行前說明會我所了解的,然而一到現場才知道,原來志工的能力這麼有限。蓋牛棚是體力活,村民雖然人力不夠,但他們強健體魄,有經驗有力氣,來自城市的我們搬空心磚、抬樹幹、攪拌水泥…髒、重、累,拿著鏟子拌水泥,我不用五分鐘就腰痛個不停,一個三十公斤重的空心磚,在健身房是肌肉訓練,但來回不停的搬挪這些重物,既是消磨意志力,更是疲累到不行。換言之,村民自己蓋也蓋得起來,大概就是時間得拉長而已。

可是互動卻是難得的,我們向村民請教,向他們學習如何搭建,而他們傾力傳授;村民的孩子們與我們互動,我們藉由他的口中得知山上看事情的純樸,我們也帶他們玩沒有玩過的台灣遊戲。這也才是這趟志工旅行最珍貴的部份。

城市裡的生活很容易幫人跟人之間築牆,很容易假設每一個舉動之間的利益關係,最近在讀《與鯊魚游泳:深入倫敦金融圈的秘境旅程》,這是一本像是金融圈的人類學訪談,也是作者想弄清金融危機的背後造成原因的作品,有一段話雖然在評論的是金融圈裡的給薪模式,但我覺得這就是城市工作裡的樣貌。

獎勵制度真是……直截了當。你看大家提早衰老,因為他們首要關心的就是找到下一筆交易。他們似乎喪失了讓他們自己獨特的所有東西。(p.187)

山上的樣貌單純許多,或許因為資源少、物慾少,人與人之間回到了最簡單的關係。我們帶著孩子們玩黑白切,一個我不知道多久沒有玩的遊戲,他們開心喜悅的面容,我猜城市的孩子得抓到一隻寶,或是拿到一隻更高階的手機才能短暫的見到。我其實沒有想要比較兩種狀態的生活樣貌,只是這樣的單純讓我很感動,彷彿心理被療癒了一樣。

當然離開後,回到城市,步調與想法很快就恢復。在還沒想清楚更長遠想要什麼之前,又再想下一餐要吃什麼,衣服要買哪一件,我要騎車上班還是搭公車,面臨好多好多選擇……是不是太多的選擇,才讓目標變得遙遠而不純粹了?

先不想太多了,來看照片吧!






↑離山上最近的城鎮,是沙溪古鎮,也是我們第一晚下榻的地方。這個古鎮,據說是因為一群來自瑞士聯邦理工大學的團隊來訪後,決定與當地聯手開發,但以修復工程的方式進行,不破壞古鎮的原貌而打造,所以逛起來有非常真實的古色古香,沒有連鎖店的騷擾,沒有重複性質的紀念品銷售,非常值得走訪。





↑古鎮的廣場是廟口,下午時分總有孩子們在這寫生。




↑古鎮的市集到了下午就非常的熱鬧!





↑古鎮裡有許多民宿可以選擇,我們下榻的是白族傳統四合院的本色客棧。


↑客棧的阿姨在我們上山的前一晚,準備了白族的特色料理--八大碗。八大碗可不是想吃就吃得到,而要在喜慶場合才能吃到的盛宴,據說這傳統也慢慢消失了……。介紹一下八大碗,從左上角白色黃色的「水粉絲」順時針繞一圈,接續是:「金絲壇豆」、「木耳豆腐」、「紅曲肉」、「臘肉燉蘿蔔」、「酥肉」、「粉蒸魚」,圓的最後一道通常是竹筍,但此以海帶代替;正中間的冷盤有鴨蛋﹑吹肝﹑肉片和蒜泥白肉。非常的澎湃。





↑隔日一早上山,這陣子正是雲南的雨季,山路不時有爛泥讓車子動彈不得。此時載運牛棚建材的卡車也正卡在半路,我們在車上隨著地形晃呀晃的,不時也得下車推車。



↑經歷數小時的跋涉,車子無法繼續前進後,我們開始步行上山。總算來到了山上。這兒已經有之前的團隊搭建的六座牛棚,我們要來合建第七座。但卡在半路的卡車仍舊無法動彈,正呼喚山下的怪手上來幫忙。



↑村民為了歡迎我們,煮得非常豐盛,有切絲的胡瓜、菇類、每餐必有的土豆(馬鈴薯)…。雲南的味道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面的花椒,在許多菜色裡都吃得到,不算太辣,但麻麻的,很香,很下飯!


↑一直到晚上就寢時刻,卡車終於成功上了山,已經要準備上床,但我們再度換裝回到工作狀態,把明天要搭建牛棚的所有材料從卡車上搬下來。



↑翌日早晨,氣溫大概比中午少了十度,遠眺的雲海美得不可思議,飄在半空中的雲朵好像都可以跳上去玩耍似的。


↑這是我們二十餘人的早餐,吃起來像是小時候大餅,很好吃,竟全部都是才將要升高中的村民李淵幫大家做的。





↑我們開始與村民一起搭建牛棚,在沒有太多專業器材,像是水平儀之類的工具,要怎麼量水平呢?他們拿了石頭拉線、用裝了水的管子透過連通管原理取得水平。


↑這是搭建過程我認為最費力的工作--拌水泥。鏟子挖挖攪攪,將水泥拌勻,隨著水增加重量越重,腰得半彎的來回攪拌。


↑早上下了一陣雨,不一會兒中午又放晴了,太陽環把太陽圈住,又是一幅難得的美景。






↑牛棚慢慢的往上搭,空心磚、灌水泥、拌水泥、拉水平,一層一層的重複工作,大家也越來越順手。


↑右邊的孩子李熹還是國中生,每天他有許多任務,總是自主地完成,這是其中一項--切豬食。



↑牛棚的主體打造完成,也過了一整天了,大家都累癱。明天只剩下最後任務就要下山。






↑大家兵分三路各司其職,牛棚彩繪組、砍木頭搭屋頂協助組,以及慶功宴美食組。



↑一路忙到下午近兩點,總算大功告成!






↑慶功宴組裡有兩位大廚,手藝都好的不得了,雖然大鍋菜面臨了一些挑戰,但還是讓大夥兒有非常豐盛的慶功宴。






↑吃飽喝足,就要讓牛兒入新厝啦!


↑下山前,大夥兒在牛棚前合影,就要和兩個小朋友李淵和李熹以及村民們道別,讓大家眼眶都濕了。(Photo Credit: Honda Lee)




↑下山又是一陣顛頗,再度面臨泥濘與推車已經不覺得特別難受,心境上也比上山更平穩了一些。




↑再次回到沙溪古鎮,在古鎮上的店家逛逛。雲南是普洱茶的起源地,我們在這間很具風格特色的小店喝茶,聽老闆說普洱。







↑隔日便是在雲南的最後一天,我們從沙溪古鎮先移動到麗江,走訪了白沙古鎮與玉水寨。





↑而麗江無疑是觀光景點,古城的古味充滿了新的氣息,連鎖店、普洱茶、鮮花餅、麗江鼓以無限循環的模式出現在麗江古城裡。最後的YoutTube是在古城裡不停會聽到的音樂,每一間販售麗江鼓的店舖都是這一首,雖然蠻好聽的,但使得不只視覺上的店家,連聽覺也是無限循環的重複著出現。


↑隔日七點不到,我們在青年旅館門口的早餐店買了好吃的蛋餅就前往機場搭機了,結束了一周的雲南志工之旅。

>>更多照片<<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